诗歌朗诵技巧-第三章诗歌朗诵本体创作-用声自如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声明:本文转载自李红岩先生的《诗歌朗诵技巧》,仅限于站内用户交流使用。

二、用声自如

用声自如是成功完成诗歌朗诵的前提,是使诗歌朗诵体现出更多艺术性的必备条件。这里要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即用声自如,并不是无原则地炫耀自己声音的美好,那样难免会让听众买椟还珠,失去了对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注意,给人以华而不实之感。但是毋庸置疑,自如的声音运用会更好地完成诗歌创作,揭示诗歌的内涵;同时,声音本身的形式美也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许多听众就是因为喜欢某个朗诵艺术家富于魅力的声音而喜爱上诗歌、喜爱上朗诵艺术的。

用声自如,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层面是为了适应诗歌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语势要求,朗诵者的用声要能有一定的幅度和强度的变化;另一个层面是为了体现诗歌的不同色彩并抒发变化丰富的情感,朗诵者的用声要有刚柔虚实、控纵自如的艺术变化。一般来说,朗诵者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自己的声音:

(一)扩展音域,使用自如声区

人们的声音由最低到最高有一定的区域,而在这个区域的中间部分为自如声区,自如声区都小于人的整个声区。朗诵者平时应该扩展自己的音域,音域越大,一则自如声区的变化范围就越大。

人们在进行诗歌朗诵的时候,会遇到不同风格特色的作品,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即使是同一部作品,也有或高昂或深沉、或挥洒或内敛之处;在处理语句的时候,也会因语势的不同而有高低起伏的变化。在这种时候,音高扬起,不应走调破音;声音降低,不应喑哑憋闷,这些变化都应在自如声区内进行。如果没有较宽的音域,则自如声区的高低起伏就变得有限了,这自然就会影响诗歌朗诵艺术的创作。

扩展音域的训练可以借鉴声乐训练的方法,一个音一个音或半个音半个音地向上攀爬和向下延展,声音高的时候注意不要有明显的不圆润或力所不及的感觉,声音低的时候不要压喉。在保持这种整体感觉的前提下进行音域的扩展练习,自如声区会在整个音域扩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声音的运用能力也会得以加强。

扩展音域的训练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一般来说,向上和向下扩展一度音需要月余时间,而且也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扩展,我们只要能有两个八度多一点的音域就可以了,关键是要保持自己在自如音域里的发声能力。

(二)加大强度,提高发声能力

声音的强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这在诗歌创作中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比如,我们在朗诵“怒发冲冠,凭栏处”时,要运用饱满的强音直抒胸臆,而在朗诵“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时,又要用相对较弱的声音来表现亡国之君的丧国之哀。一味地嚷或一味地低语都会影响诗歌内涵的揭示和朗诵艺术的魅力。

训练声音强度的主要内容是正向训练,即大音量的训练。人们在小范围的谈话中多使用比较弱的音量,偶有使用大音量的时候也不太在乎声音的表现力,但在朗诵诗歌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地使用较大的音量,因此大音量的训练不可缺少。

进行大音量的训练同样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可以将一句话从小音量向大音量分级递进,然后再反向进行。由小到大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不要声嘶力竭,而是要限定在自己能控制的区域内进行。

训练声音强度要注意强弱之间的转化能力。有的人只是用大音量或只是用小音量说话时都不会遇到什么问题,但在进行大小的转化时则会显得不那么自如:由小变大时往往力度不够,大音量的雄壮色彩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由大变小时又会由于气息、唇舌控制不利而造成吃字或吞音,给听众的接受带来障碍。

控制声音强弱转化的关键是气息控制,特别是在使用小音量时,气息更不能处于自然状态。控制气息要注意小腹和两肋协同工作,要控制而不僵化,积极并且自如。

(三)调制音色,体现不同色彩

这里所说的音色指的是虚实、刚柔、明暗等声音色彩。

声音的虚实,主要是由发声时声带振动与否决定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实声,音质圆润,有乐音成分,较适合在朗诵中进行朴实的叙述或描述。声带不振动发出的声音是虚声,气息声音明显,有噪音成分,较适合在朗诵中抒发源于肺腑的情感。不过这里要说明,一般情况下,朗诵时不可能一虚到底,还是要虚实结合,只不过是虚声的成分较多些而已。

声音的刚柔,主要是由发声时力度的大小决定的。刚健的声音,发声力度较大,字音颗粒饱满,给人以雄健豪迈之感。柔和的声音,发声力度相对较弱,字音圆滑润泽,给人以温婉轻柔之感。

声音的明暗,主要是由发声时共鸣成分的组合决定的。明亮的声音,高频共鸣(主要是鼻腔共鸣)较多,声音透亮,给人以朝气蓬勃之感。暗的声音色彩丰富,有暗淡的,也有暗而不淡的,其总的色彩是以暗、沉为主,这种声音低频共鸣(主要是胸腔共鸣,也包括部分口腔共鸣)较多,声音深沉苍郁,给人以厚重雄浑或情绪阴郁之感。

不同的音色在不同风格特点的诗歌中和在诗歌的不同内容里有广泛的运用,豪放派的诗歌朗诵多用刚健、明亮的实声,婉约派的诗歌朗诵多用柔和、暗淡的声音,并有较多的虚声成分。当然,这里面还会有交叉,暗而不淡的雄浑的音色也可以表现豪放派的诗歌,明亮柔和的声音也可以表现某些婉约派的诗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区别对待,要善于灵活运用而不要被法则限制住。

调制音色的工作比较复杂,朗诵者在具备了能够表现出各种声音色彩的能力之后,可以根据个人自身的声音条件加强某一种声音色彩的训练与调制,形成自己独特的音色特征,这也为形成自己朗诵的艺术特色提供了一条路径。

我要打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