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你是我生命中美好的遇见

【地名题头】
时光温柔,梦若琉璃,粉墙高耸,瓦屋倒影,江南水乡似都有差不多的格局,但却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风情。“我本无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虽说是酷暑盛夏,我还是兴致勃勃地踏入了西塘这座千年古镇。“门前街道屋后河,深长弄堂百条多”。据说这个地方就怕你早晚不来,早晚不来一定会早晚后悔,早晚能来早晚就会爱上它,早晚爱上它,也就早晚离不开它,更会早晚忘不了它。
西塘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吴越两国的交界之地,是越文化的地地道道发祥地之一,也是吴文化名副其实的兴盛地之一。这两种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难分彼此,吴越文化本就是同根同源、同为一脉,往上可以推溯到崧泽文化、马家窑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都是它们共同的文化源头,江南的舟楫、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悬棺葬以及断发文身等,也是它们共有的文化符号。早期的吴越文化并非温文尔雅、细致缜密的精致主义,而是尚武逞勇、刀光剑影的强悍风格。只是在永嘉南渡之后,引入了北方书生意气的士族精神,这才逐渐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进而愈演愈烈地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风雅优美的典范。由于在土著文化中融入了许多中原文化元素,这就把吴越文化与生俱来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点更加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成为它们日益精进、日趋成熟的精神利器。西塘是吴越文化的典型载体,不仅受到吴文化的善待,也受到越文化的优待,天然地具有了融汇贯通两种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塑造能力,许多出土文物也一再提供西塘能够凝结吴越文化的有力证据。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对地名进行刨根问底,总觉得从名字入手是一个更容易切入当地文化的捷径。我见人就请教,只是所答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与伍子胥有关。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所以叫胥塘,因“胥”和“西”在吴语中读音相近,所以胥塘也称西塘。二是与兄弟俩有关。西塘镇域东北有一个面积3400亩的湖荡,那是嘉善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传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姓唐的兄弟俩迁居于此。兄居荡东,人称东唐;弟居荡西,人称西唐。后来哥哥这一房日渐衰落,弟弟这一支却人丁兴旺,陆地占有面积越来越大,土地多了,气也壮了,他们干脆就在“唐朝”的“唐”字边上加上土字,改叫西塘。
那天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变幻着多样组合,仿佛是以长空为纸不停地书写着千变万化的美好文案,自然,贴切,优美,随性,整个水乡如梦如幻,浮泳其间,恍入桃源琼瑶,流连忘返,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一湾江南小镇,收住千年辉煌,让东流之水,至此注入历史细流。
在西塘古镇区1.01平方公里范围内,水域面积占了17.8%。丁字河形成全镇的骨架,南北走向的叫西塘市河,东西走向的叫作杨秀泾;其他河道还有乌泾塘、六斜塘、烧香塘、里仁港、来风港、十里港、三里塘等等。西塘是因水而成、因水而秀、因水而盛、因水而美,无处不在的河流就像天公交给它的一把剪刀,把水乡古镇剪裁得自然流畅,街道依河而建,民居傍水而筑,该长的长,该短的短,该宽的宽,该窄的窄,该圆的圆,该方的方,该动的动,该静的静,该亮的亮,该暗的暗,该断的断,该接的接,该露的露,该藏的藏,该转角的转角,该直角的直角,一切都是随遇而安、顺势而为,浓淡相宜,详略得当,妥妥帖帖,风光无限,许多地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几乎非常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九条河溪在西塘自然交汇,虽然把镇区分割成八个板块,但通过一座座巧夺天工的美丽小桥,又把古镇联结成了生气灌注的有机整体。
据了解,整个西塘古镇一共有104座桥,主要桥梁有27座,大多为单孔石柱梁桥。宋代的有五福桥、安仁桥、安境桥、永宁桥等;明清时期的有卧龙桥、环秀桥、五富桥、送子来凤桥等。“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这些桥自古以来就蕴含着西塘人的晴阴圆缺,摆渡西塘人的春夏秋冬,记载着西塘人的酸甜苦辣,讲述着西塘人的前世今生。它们不仅是西塘人的生活之旅和生存之途,也是西塘人的生命之舟和生动之屏。
明朝崇祯年间,运粮官的七老爷不愿看到家乡灾民忍饥挨饿、流离失所,竟假传圣旨,下令赈灾放粮,最终西塘的老百姓得救了,但七老爷自知难逃杀头之罪,便在雁塔湾投河自尽了。西塘有家百年药店的对联是这样写的:宁药架满尘,愿天下无病;也就是说店家情愿药卖不出去,也不希望百姓受病痛之苦。按照西塘人的这种有史以来、一以贯之的质朴友善,我觉得后者可能更能体现亲仁善邻的思想,更像西塘人的做法。
走在古镇的弄堂里,我们时时都有一种时光轮回的感觉,仿佛走进了一册册尘封已久的历史线装书。这里没有车马熙攘,也没有人声鼎沸,喧嚣嚣的世界变成静悄悄的空间。每一个弄堂都可能是起点,也可能是中点,更能够成为终点。从古镇任何地方出发,穿过一条又一条幽深的小弄,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走在这些深巷小弄之内,有时恰似误入迷宫一般,深不可测,不知几许,哪怕是快要行至尽头,确定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但到了弄底还会有惊奇的发现,忽然又闪出一条小弄来,抬眼望去,仿若置身于峡谷之中。
“烟雨长廊”是西塘建于河道两岸一段最为经典的廊棚,也是西塘一道让人心驰神往的迷人风景。西塘的廊棚,主要分布在朝南埭、北棚街、南棚下、里仁街、朝东埭等,“到西塘,看廊棚”,已经成为人们不约而同的共识。所谓廊棚就是“带屋顶的街”,就是从街面延伸至河边的一层斜斜的屋面,俗称“一落水”。这些廊棚多为砖木结构,木架瓦顶,一般宽2~2.5米。由于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更像是普通老百姓在房前屋后搭的棚子一样,因此当地人称它“廊棚”。
关于廊棚的由来,民间有两个版本:一是“行善而搭”。西塘有个开烟纸店的老板,一天打烊时,看见一叫花子抖抖簌簌地站在店前的屋檐下躲雨,老板叫他进屋来坐坐。叫花子执意不肯,老板便拿出一卷竹帘给他临时搭了个小棚子。第二天一大早开门,叫花子不见了,只见店门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叫花子所言极准,烟纸店果然从此生意兴隆。为了感谢叫花子的恩德,老板索性在自己店前搭起了棚屋。二是“为郎而盖”。在西塘有个年轻寡妇叫胡氏,独自苦撑着自己的胡家铺子。在铺前摆豆腐摊的王二出于同情,经常主动帮她干些体力活,胡氏觉得王二为人真诚仗义、忠厚老实,日子一久,便心生好感,但话到嘴边欲言又止,便煞费苦心地借修缮店铺之机,请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道路全部遮盖了起来。这样一来,不仅两家可免受风吹雨淋,他俩也可以同在一个屋檐下。本来“为郎而盖”是为了爱情能够修成正果,不料两家生意同时红火。商家纷纷效仿,几年后,所有的棚屋就连成了一片廊棚,蔚为壮观。
这些廊棚在西塘默默矗立了上千年,就像一顶硕大的伞,呵护着来往的行人。可以防晒,但更多是为了防雨,古有“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说法。所以后来为什么叫“烟雨长廊”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如思念般剪不断、理还乱的江南烟雨,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美丽的江南福地,古老的千年古镇,朴实的浪漫水乡,所有的故事只有一个主题歌,你是我生命中的美好遇见!

艺术家简介
姜林杉
姜林杉 (朗诵者)

姜林杉(姜虹)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江苏省“四名人才”“名主持人”获得者,江苏省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主任、播音指导、普通话测试员、语言表演考级考官,“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语文课文”“美德少年”等刊物书籍示范朗读者,著有《金话筒为你读——美文美诵100篇》《口才与朗诵——综合训练手册》(启蒙篇、基础篇共6册,针对幼儿和中小学生)《口才与朗诵——综合训练汇编》(针对艺考生、师范生、教师和成人爱好者)等。

朗诵网指数:热度 [87.8万],亮度 [491],密度 [1792]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