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与父亲同眠》

葬礼


作者:张执浩
朗诵:刘峰屹
配乐制作:杨银安
图文编辑:荔非苔
合作发布:朗诵网

与父亲同眠

夜晚如此漆黑。我们守在这口铁锅中
像还没有来得及被母亲洗干净的两支筷子
再也夹不起任何食物
一个人走了,究竟能带走多少?
我细算着黏附在胃壁里的粉末
大的叫痛苦,小的依旧是

中午时分,我们埋葬了世上最大的那颗土豆
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来唠叨了
她说过的话已变成了叶芽,她用过的锄头
已经生锈,还有她生过的火
灭了,当我哆嗦着再次点燃,火
已经从灶膛里转移到了香案上
再也不会有人挨你这么近睡觉了
在漆黑而广阔的乡村夜色中,再也不会
睡得那么沉。我们坚持到了凌晨
我说父亲,让我再陪你一觉吧
话音刚落,就倒在了她腾给我的
空白中

我小心触摸着你瘦骨嶙峋的大脚
从你的脚趾上移,依次是你的脚踝和膝盖
最后又返回到自己的胸口
那里,一颗心越跳越快,我听见
狗在窗外狂叫,接着好像认出了来人
悻悻地,哀鸣着,嗅着她
无力拔出人世的脚窝
我又一次颤抖着将手伸向你,却发现
你已经披衣坐在床头。多少漆黑的斑块
从蒙着塑料薄膜的窗口一晃而过
再也没有你熟悉的,再也没有我陌生的
刮锅底的声音

在老狗的狂叫声中,她或许回来过

——评《与父亲同眠》

文/汉家

张执浩对于世俗情理和现实观照的题材具有迥异于其他诗人的诗意化处理方式,这种独属于他的诗歌美学特征在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甚至是一种惊心动魄的撕裂与弥合相共生的总括式抒情过程:圆觉。

诗歌的第一节,以“夜晚如此漆黑”开篇,属情感性直入,母亲的去世加重了夜晚的黑暗程度。作者用“我们守在这口铁锅中/像还没有来得及被母亲洗干净的两支筷子/再也夹不起任何食物”来比拟“我与父亲”丧失亲人后的无助与哀痛。张执浩使用的“一口铁锅”、“筷子”、“食物”等词语虽然皆为日常之物,而以这些世俗化物件所比拟的丧亲之痛则显得更为可靠与着实,这着实的一击不是击中人心的靶心而是具体化的一声悲凉的闷响;而且世俗的用度之物亦是母亲日常所用之物,更似纪念性的留存,那“胃壁里的粉末”所昭示的不仅仅是原始味蕾般的母性记忆,而是此时此刻无论大小事由皆为怆痛的亲缘伤疤。

第二节,延续着第二节的叙述方式,“那颗土豆”几乎是一个儿子欲言又止的全部伤心的郁结。母亲生前使用过的物件已是昨日之物。“我”点燃的灶火,具有一种沉默化的行动诗意,这诗意化的处理极为克制和内敛,那灶火无一日不被点燃,只是这一次点燃它的不再是女主人而成为了她的儿子,这身份的骤变在本节中并没有进行刻意的喧哗性抒情,而是压制着,似乎“我”要永远这样沉默下去。

第三节,“我”与父亲同眠——在母亲腾出的空白位置上,“我”与父亲同眠。父亲似乎像一个哀伤的哑巴,儿子提出与他同眠的要求后,本诗没有继续追踪父亲的当下心理反应,他几乎是完全默然地隐遁在了这间老屋中——但他分明以一种人性的遗物性质而存在着。

第四节,“我”小心地触摸父亲的身体,即瘦骨嶙峋的大脚、脚趾、脚踝和膝盖,直到他的胸口,这叙述是一种冷静的语言腔调,但其叙述事实的“反常性”却令读者心头一惊。历来,大体上父子关系是一种具有伦理上的至亲血缘而在现实中却保持一定身体距离的亲缘关系——这普遍的客观生活本身已形成了一种父子情感的张力关系——但“我”触摸了父亲,这种“反常性”的身体安慰在丧母之夜与丧妻之夜中达到了一种情感两端的相互交融——一种痛苦的交融。

此时老狗在门外狂叫着,仿佛它认出了来人,“嗅着她”——这更加深了一种超现实的图景,是的,“我们”都愿意相信“她”今夜回来过——这人间的平凡一夜,却是失去“她”后的“我们”的第一夜。

第五节,“无力拔出人世的脚窝”,人生奈何,一种生死惆怅的无力感。“我”发现父亲披衣坐在了床头,父亲的内心在翻涌,在这个父子同眠的不眠之夜。诗歌结尾以漆黑的斑块从蒙着塑料薄膜的窗口一晃而过,凸显情绪的复杂和灰暗,而结束于“刮锅底的声音”,依然归于日常的家庭生活史——艰难时世中母亲的生活习惯已成为“我”心底最为震颤的温暖声响与隐痛记忆。

《与父亲同眠》虽然体例短制,却以深沉的情感浓度尤其是以集中的叙述力度呈现了张执浩的诗歌美学风格,即:家庭亲情类的诗意化视角、对日常场景和生活物理的诗性处理或对其具体物性所进行的灵魂转化、赤诚而大胆的抒情刻度和咏叹张力、秘而不宣的类忏悔品质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于诗歌中大面积“沉默性生活语态”的原封呈现。

本诗的题目虽然为《与父亲同眠》,实际上写了父亲、母亲和儿子三个人——写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母亲去世后第一夜中父与子难言的悲伤与复杂心态因两人同眠并儿子触摸了父亲而带来了父子两人情感上的闪电般波动,这源于对她的“母亲”和“妻子”双重身份的不舍与无言的颤动——这不舍出于血脉亲情、这莫名的颤动是因为在这个父子同眠的夜晚她或许真的回来过。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亲缘亲血亲人亲恩,一机一会一明一灭,此身是何身、此世为何世而同此白茫茫。

艺术家简介
张执浩
张执浩 (作者)

张执浩,男,1965年阴历8月18日生于湖北荆门,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汉诗》执行主编。2018年8月,获得鲁迅文学奖。曾在武汉音乐学院任教,著有长篇小说《试图与生活和解》《天堂施工队》《水穷处》,中短篇小说集《去动物园看人》,诗集《苦于赞美》《动物之心》和《撞身取暖》,随笔集《时光练习簿》等。

朗诵网指数:热度 [1026],亮度 [1026],密度 [1]
刘峰屹
刘峰屹 (朗诵者)

刘强,字峰屹,60年生人。资深企业管理岗位多年。1994年,“双发杯”第三届全国普通话广播朗诵大赛获得辽宁赛区金奖第二名;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专题部、沈阳经济广播、沈阳交通广播、辽宁商业信息广播等电台节目主持人、记者;辽宁电视台原译制部配音演员;多年从事主持人、有声作品演播的教材编纂及教育和训练。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配乐诗人》特邀嘉宾。

朗诵网指数:热度 [9.9万],亮度 [2483],密度 [40]
杨银安
杨银安 (配乐制作)

杨银安,原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事音乐工作50余年。1999年,配乐散文作品《蝴蝶的忏悔》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国录音师协会,广播节目技术质量评比三等奖。2019年12月在“朗诵网”发表《杨银安朗诵配乐作品集》深受广大网友喜爱。

朗诵网指数:热度 [194.5万],亮度 [5375],密度 [362]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