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追求电影鲜活的生命力 作者欧阳文 朗诵海韵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老师的早期电影《大浪淘沙》,给了我青春时
代深刻记忆和成长力量。这部电影就像一部英雄成长的史诗,轰轰烈烈的革命叙事和残酷的斗争,给年轻人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历史的良好开端。于洋老师生动地银幕形象,鲜明的性格气质与表演,深深感染了我,他拍摄的很多电影都渲染和影响着-我们青年一代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后来从事共青团工作和自我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在北影厂和于洋老师促膝交谈,他那闪光美感和令人回味的言语-还总
在我耳边响起。他的说话声音,他的内心情感,还是像演《火红的年代》电影那样的晶莹剔透-热腾暖人。我看着于洋老师深邃的双目、刚毅的双颊、深情的双唇、宽大而豪爽的双肩,这位如父辈一样的老人,给了我心灵一次次震撼。
于洋老师银幕创造之形象,栩栩如生展示在我脑海里。她十几岁就演了《留下他打老蒋》、《桥》、《中华女儿》等电影。他主演《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等影片,当时在全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1977年于洋老师转任导演,拍摄的《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在呼唤》等影片,并导演《哪儿是我的家》等电视连续剧。他是中国影协理事,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在第19届金鸡百花节上于洋老师荣获得终身成就奖”。和他聊天永远聊不完。于洋老师和他夫人中国电影艺术家杨静老师都拍摄很多 好的电影。他非常高兴地说“你能一口气说出我们拍摄的很多电影名字,你真不错。你和我年轻时代一样!”我说:“我们大家都喜欢您演的电影,您所留下的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气概,永恒在-我们几代人心里。”
于洋老师1930年10月出生,祖籍山东黄县,原名 于延江。 原北京电
影制片厂团长,是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著名导演。曾在长春市公安局任职,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文化教员。1947年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拍摄许多电影。于洋老师18岁主演了新中国第一部影片《桥》,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使他成为我们国家有突出贡献的 电影表演艺术家。 和于洋老师交谈非常亲切。于洋老师所表现的纯朴、热心、执着,和他几十年保存下来的对观众感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中国现代电影拍摄,对当代电影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等,都起到了对全国电影一种-特殊的制衡作用。正是他这样的老电影表演艺术家,作为“塑造心灵”的“情感本体”,永远探寻着、追求着中国电影鲜活的生命力,延续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永恒。

艺术家简介
海韵
海韵 (朗诵者)

青岛海韵之声,喜欢用声音诠释文字的深邃,忧伤,唯美和浪漫。

朗诵网指数:热度 [35.2万],亮度 [678],密度 [520]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