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马亚伟 朗读:姜林杉

《梨花风起正清明》 马亚伟
清明,是一个诗意的日子。“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料峭春寒渐行渐远,明山秀水一路走来,天高云淡,风温和得像鸟羽拂过脸颊,连阳光也有了色彩。草木葳蕤,花儿们次第开放,早莺新燕忙碌起来,清明了! 清明两个字,从人们的嘴巴里一遍遍蹦出来,仿佛美丽的讯息在口口相传。有时候真佩服古人的造字,清明两个字,简直是妙手偶得:写出来,舒阔明净;读出来,清朗明澈;回味一下,如诗如画。恐怕只有我们中国人能把文字的音形意融合得如此浑然天成,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又或许是因为千百年来清明文化的积淀,早已赋予了“清明”感情色彩,在我们的记忆里烙印下了冷暖的温度。 在我们的习俗里,一年里的节气、节日,都被过成了厚厚的一本书,翻开来,是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这些不同的节日节气,隔几天就有一个,像平淡日子里的花,此落彼开,常新不谢,陪伴着人们四季缤纷。从这一点说,我们中国人是最富有生活情趣的,我们用巧手和慧心,把平淡的日子点亮。 因为清明有祭祖的习俗,加之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流传最广的清明诗,所以,清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多了一层伤感。其实,清明节,早已不是一个“断魂”的节日了。至亲的亲人聚到一起,祭奠先人,缅怀过去。回忆起先人生前的那些往事,我们甚至能笑着谈论,他活着的时候最喜欢什么、最疼谁、现在谁最像他。先人的墓地就在村外的梨树园里,他端坐在那里很多年了,看一年年风调雨顺,儿孙们的福气一年比一年旺,他一定会满意地颔首微笑。不信,看那棵棵花朵盛放的梨树,早已笑成了一片花海。 清明诗里,最喜欢一句“梨花风起正清明”,觉得这句最轻快明朗,让人的心也轻舞飞扬。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复苏,踏青出游是除了祭祖之外另一项非常重大的习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种出外游春的习俗,现在还长盛不衰。而且久居城里的人,对自然的向往更强烈。 我的故乡多山,山上多梨树,每年清明节前后我都会带几个朋友去家乡赏梨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常新,一样的花,看不够的风景。因为故乡多梨花,所以我对梨花情有独钟,觉得“占断春光是此花”的“花”不是桃花,而是梨花。 满山遍野的梨花开了,盛况空前,一片片洁白的梨花,宛如一朵朵飘逸的云,旖旎多姿。唐诗有把雪比作梨花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匠心独运,给人一种欣喜。梨花有雪的纯净高洁,雪却输给梨花一缕清香。梨花丛中,蜂围蝶阵,热闹非凡。我们忘情其中,有几个文友还诗兴大发,作诗互相唱和。朝而往,暮而归,一阵风起,飘落的梨花送我们下山。 “每个人都有一条根,它就在脚下,每离开故土一步就会异常疼痛。”清明,思念故土的那根弦,一拨就动。能回家的,回家看看。远离故土的,朝着家的方向,发出心底的呼唤,饮一杯思念的酒,解一解乡愁。 梨花风起正清明,我仿佛看到故乡的梨花,开成花海,漫过来,飘到我的眼前……
作者:马亚伟,河北保定人。期刊、副刊作者,写作至今已发表900余万字。笔名王纯,文心等。作品风格清新淳朴,细腻雅致,以情动人。《思维与智慧》《文苑》《启迪与智慧》《特别关注》等杂志签约作者。作品见于《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大公报》等报刊。

艺术家简介
姜林杉
姜林杉 (朗诵者)

姜林杉(姜虹)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江苏省“四名人才”“名主持人”获得者,江苏省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主任、播音指导、普通话测试员、语言表演考级考官,“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语文课文”“美德少年”等刊物书籍示范朗读者,著有《金话筒为你读——美文美诵100篇》《口才与朗诵——综合训练手册》(启蒙篇、基础篇共6册,针对幼儿和中小学生)《口才与朗诵——综合训练汇编》(针对艺考生、师范生、教师和成人爱好者)等。

朗诵网指数:热度 [88.1万],亮度 [492],密度 [1794]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