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春天其二《桃花》

作者:云云云初夏
制作:Lotus
朗诵:郎郎乾坤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大林寺桃花》是诗人与朋友元集虚等人一起游览庐山时所作。根据白居易的《游大林寺》那篇文章的记载,他们一行人,当时是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登上香炉峰,并投宿在大林寺。庐山上有上、中、下大林寺,此处指的是上大林寺,相传是晋代名僧昙诜所建。

诗题为《大林寺桃花》,桃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之一,自古以来关于桃花的吟咏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先秦时期的《诗经·周南·桃夭》篇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桃花来赞美新娘的美貌,并给予祝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那一片“落英缤纷”掩映里的世外桃源,如今依然令人神往;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中曾经自言自语“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对桃花的怜惜之情溢于言表;后世戏台上还时时上演着那《桃花扇》中的凄美故事。可以说,桃花在中国文人心中,总是有着一些特殊的意义。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又是怎样描写桃花的风姿的呢?他又因此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从整体上看,《大林寺桃花》作为一首纪游诗,内容与语言都没有奇崛的地方,对于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我们也非常容易理解,但白居易此诗的妙处是能用朴实平易的语言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并给人以亲切的感动。

第一、二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人间”指的是山下的平地聚落,“芳菲”指鲜花,这两句的意思是四月山下的鲜花都已经开尽了,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盛放。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大林寺所在的山峰海拔比较高,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所以桃花自然开得晚一些。这一句的精巧之处在于,写出了诗人忽然看到山寺桃花盛开时的惊喜之情。与“人间”二字对应的应该是“天堂”或者“仙境”,总之是与人间大不相同的佳境,“始盛开”与“芳菲尽”相对应,表现出一种心情由失落到惊异的转变。在《游大林寺》一文中,诗人也明确写道:“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可见,诗人在看到桃花的瞬间,便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仙境。李白在《山中问答》一诗中曾经写道“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与此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桃花盛开的奇景,诗人感叹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原来诗人在此之前,一直悲伤、怨恨于春天逝去后,无处可寻,如今看到这满眼的桃花,才惊喜地发现,原来春天偷偷地来到了这里。在第三、四句中,诗人对春天进行了拟人化描写,春天在诗人的眼中,就像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他悄悄地从诗人身边溜走,又悄悄地躲到这高山寺庙中,满树的桃花仿佛春天那活泼的笑脸。读到这里,我们也就感受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受到了诗人那一颗热爱草木、自然的心。

在这首诗中,桃花便是春天的化身,就像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所写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在哪里,春天便在哪里。诗人的“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般的伤春惜春心情,因为登临高山古寺、看到桃花盛放而逝去无痕,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欢悦。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一位武陵的捕鱼人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而“忽逢桃花林”,只见“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样的美丽风景与惊喜之情,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另一种表达,诗人也未尝不是把大林寺当作与污浊的世俗相对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则从中体会到了别样的感动。

艺术家简介
云云云初夏 (作者)

百家号:“云云云初夏”。个人签名: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朗诵网指数:热度 [926],亮度 [116],密度 [8]
郎郎乾坤 (朗诵者)

郎郎乾坤(本名:郎明传),英语高级教师,英汉双语播音,多家公众平台主播,曾获市级广电局主办的播音大赛一等奖。

朗诵网指数:热度 [4.3万],亮度 [698],密度 [62]
lotus (配乐制作)

Lotus (本名贺春莲),来自于湘西苗族山寨,现供职于广州某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文学爱好者、音频视频制作发烧友。

朗诵网指数:热度 [4.3万],亮度 [692],密度 [63]
5/5 - (1人喜欢)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