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人永不为奴 希尼的《火绒》简析

火绒(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黄灿然译我们拾燧石,灰白而布满脏纹,小得食指和拇指捏着它们也发疼;我们抚摸历史和家乡的冷珠子,一片用树叶和树枝烧起的洞穴口的火焰在心灵的灯芯上颤抖。我们用石头碰石头,它闪烁微弱的焰粉然后就熄灭,我们的指节像燧石那样频频敲击。那么我们了解多少呢,对火绒、烧焦的亚麻布和铁,当我们在黄昏时挤成一圈,拳头紧攥,希望缩小?什么可以从我们死去的火成日子打出一片火来?①现在我们蹲在冷了的余烬上,眼睛布满血丝,在火焰轻柔的雷声和我们的思绪都灰一般落定之后。我们带着新历史、燧石和铁,丢弃物、碎屑、钉子、犬齿,面对冻原那呼啸的刮擦声。
——————————
①这两句诗原文为:What could strike blaze Form our dead igneous days?
黄灿然先生的翻译准确无误,但是确实不太好懂,火成指的是火成岩。这样就好理解了。大喜注选自《开垦地:诗选1966—1996》[爱尔兰] 谢默斯·希尼著 黄灿然译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出版配图 荷兰画家 文森特·梵高 吃土豆的人
爱尔兰人永不为奴 希尼的《火绒》简析
中世纪的时候,来自今天德国的日耳曼部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英伦三岛,打败了当地的苏格兰人、凯尔特人,他们建立的王国逐渐演变成后来的英国。几百年来,这些原住民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息,二战之后,以凯尔特人为主的爱尔兰独立,但是爱尔兰岛的北部依然属于英国。 爱尔兰诗人希尼没有忘却这段历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希尼的一首诗《火绒》,读这首诗需要了解这段历史。火绒首先引起读者关注的是它的形式,这首诗采用两行一段,这样的诗在希尼诗集里很少出现,这种形式短促有力,适合表达比较强烈的情绪。希尼通常喜欢不急不徐地用细腻的诗句触摸现实,但是这首诗带着强烈的情绪迅速切入主题,诗一开始主题已经显现。人类敲击燧石产生火星,以此取火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早期欧洲人随身携带的取火装置,就是用一个盒子盛放燧石,敲击用的铁器,易燃的火绒。 这首诗有某些象征主义的特征,火绒、燧石显然有所指代,读完整首诗,我们知道火绒和燧石象征着爱尔兰人民内心不屈的抵抗精神,伴随着侵略而来的杀戮、仇恨,延续了一千多年,今天的爱尔兰岛是残缺的,北面像被啃了一口。这样的现实深深刺痛着爱尔兰人。希尼在世的时候,爱尔兰人民为了终结英国在北爱尔兰的统治,建立一个新的爱尔兰王国,曾经爆发冲突。 “当我们在黄昏时挤成一圈,拳头紧攥,希望缩小?” 燧石里有着尚未熄灭的火焰,“历史和家乡的 / 冷珠子”“什么可以从我们死去的火成日子/打出一片火来?”这首诗涌动着强烈的情感,不屈的精神,让我们想起以勇武著称的凯尔特人的英雄传说。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