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无水更思源 作者楊樹髙 朗诵海韵

久旱盼甘霖,人与大地一同渴雨。天不下雨,人无可奈何。古有“天人感应”之说,但对于现代人,更多的是“叫天天不应”。 即使无雨,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高山有流水,山高水更长。 即使无雨,地有多厚水就有多厚,大地存水源,润物且养人。 离山有点远,想寻地上一汪泉,突然想起“甘泽泉”,泉美,名更美。 “甘泽泉”原名“石龙泉”,是丽江古城最大的“三眼井”,背有碑志,泉之往事一目了然,且形如照壁,神似屏风。旁有参天古树,近水得滋养,四时苍翠欲滴。前方田园一望无尽,水茂土肥,耕读之家,年年有余。 在大研中学教书时,我喜欢独自在此听泉,仿佛就在倾听大地的声音,也喜欢在此看书遐想,当时这里很宁静,偶尔有用水的村民,但我绝对可以做到“旁若无鹜”。除了这汪清泉,我更喜欢泉边的那几棵古树,不知是泉养树,而是树养泉,我觉得泉与树已是一个整体。 曾闻泉断流,心抽痉了一阵,真的断流了715天,后来又听到复出,心又狂喜了一把,但36天后水又不影无踪,我一直心存念想,它给我一段忧伤,是为了带来更大惊喜。泉水虽然未曾滋养过我,但曾在我的心中流淌过…… 到了“甘泽泉”边,古树犹存,泉的前边多了一面“湖”,但似乎感受不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意,因为“源头活水不再来”。昔日的庄稼地上长出了很多豪宅,而且周边仍在大兴土木。一座“龙神祠”屹立在泉的高处,可谓金碧辉煌,但我想真正的“龙神”在其背后高耸于天,那是神圣的玉龙大雪山,纳西心中真正的神,也是天造地设的一个“固体水库”。 在此徘徊了许久,突然想起一个人,他就是此泉的“干爹”、本土举人王树和!他取名“甘泽泉”,意为甘如蜜、泽为惠,泉美名更美。泉不在深,有名则灵,“甘泽”是人们心灵永恒的渴望,也是此泉滋养村民千年万代的祈愿。他不仅赐予泉水如此美名,而且也为泉水撰了一幅联:“山下出泉流不息,地中有水养无穷”。如此妙联若无如此情怀何从心中流出?而此联如今就悬于“甘泽泉”边的“龙神祠”中。 “甘泽泉”在上世纪丽江最干旱时也未曾断流,2018年断流后比黑龙潭复流还早两天。泉边村民中有我的学生和家长,对这里我非常熟悉。我问了很多人,对泉水的复出没有太大信心,问其原由,都提及古城的水源、水系、水位都已紊乱,治表不治夲,不进行科学的整治,丽江的“生命之源”难以维系。 泉有眼,那是它的出处;泉有脉,那是它的来处;泉有身,也是靠天地的滋养;泉有心,更要得到人们的珍惜。 “甘泽泉”的水系与丽江古城为一个体系,它不是孤立的。它的水位比黑龙潭和古城要低,为何断流?它的大动(水)脉在老地区医院一带,而在泉眼周边汇集后喷涌而出。而两处都在“抽刀断水”,大肆开挖,大兴土木,除了大的环境被改变,已伤了它的“命根”,断了它的水脉…… “甘泽泉”在金虹山下,古城的东方,有“古城小黑龙潭”之誉。“甘泽泉”所在地文林村,如今“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之东、南皆立起了巍峨的牌坊,镶嵌了“花雨文林”的金匾,建起了很美的亭台楼阁,很多民房已成为客栈。村中也勒石刻写下“文士如林”四个红色大字,这一带地名都带有“文”字一一文明、文林、文治、文华,曾出了众多“文士”,共出五位举人,继有“南中泰斗”方国瑜先生,当代的李世宗老师我也十分景仰,这里的历史文化的底蕴深厚无比。每年的“火把节”更是举办得红红火火,但我更向往这口“甘泽泉”,因为它才是真正的“源头活水”! 有道是“饮水不忘挖井人”,走进“文林村”、走近“甘泽泉”,我认为“饮水不忘起名人”,因为一个名字给一口井增添了内涵、更赋予了灵性…… 饮水思源,无水更思源!如果“甘泽泉”不再复流,它已是真正的“名存实亡”。 如果“甘泽泉”从此断流,王老先生的在天之灵何以瞑目?如果心中的泪能化作泉水,很多人都会与我一起痛哭……

艺术家简介
海韵
海韵 (朗诵者)

青岛海韵之声,喜欢用声音诠释文字的深邃,忧伤,唯美和浪漫。

朗诵网指数:热度 [35.2万],亮度 [677],密度 [521]
我要打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